你的位置:足球比赛的盘口 > 新闻动态 > 狐狸精:好好的祥瑞神兽,咋就成了“红颜祸水”? | 循迹晓讲
狐狸精:好好的祥瑞神兽,咋就成了“红颜祸水”? | 循迹晓讲
发布日期:2025-03-07 17:14    点击次数:117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在今年的春节档当中,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最大赢家,不仅连续登上热搜出圈,成为线上线下人们热议的话题,票房更是冲上全球电影票房榜前20名,相比于春节档取自同一题材的《封神》,这个魔里魔气的哪吒简直赢麻了。

图片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图片

◇ 图为动画电影《哪吒2》海报

图片

◇ 图为电影《封神1》中的九尾狐妲己形象

说起来,无论是《哪吒》还是《封神》讲的都是以商朝末年为故事背景,商纣王昏庸无道,被狐狸精妲己所魅惑,以至于造成天下离心离德,民不聊生,惹得天怒人怨。话说回来,这狡黠机敏的狐狸在动物界长得也不算好看,气味也不好闻,为啥这狐狸会被后人赋予人的形象?以至于影响到后世人们都会本能的用“狐狸精”来形容私德不张的女性?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图片

在中国浩无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狐狸的身影,而它们最早是以“九尾狐”的形象出现,自原始部落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等级分化,权力、地位和财富开始按照父系继承,于是,生男孩成为了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图片

◇ 图为尾宿九星示意图

为了庆贺生下男孩,民众会进行“悬弧之庆”,即在自家房子的左面墙上挂一把木制的弓,随着星象占卜的出现和发展,先民们将弓弧的形状附会到天上的尾宿九星,并赋予其后宫和多子的象征。而尾宿九星又融进了九尾狐的意象中,作为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有着超越自然的力量和九条巨大的尾巴。它标志性的九条尾巴则象征着有九条命、长生不死。

图片

◇ 图为大禹和妻子涂山氏

因此,在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期,狐狸总是和祥瑞的征兆紧密相连。九尾狐与龙、凤凰、麒麟齐名,并称为“四大神兽”,是氏族部落的象征。相传大禹治水,治到了三十岁还没结婚,这在古代都不算大龄未婚青年,已经算孤寡老人了,有一天禹来到涂山这个地方,一只九尾白狐造访,他将其视为寓意王者之证的祥瑞,然后迎娶了当地涂山氏女子女娇为妻。可见在当时狐狸在人们眼中不只是神兽,还是瑞兽。

图片

◇ 图为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狐狸作为经常在田间地头现身的动物,不再像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一样被特殊看待。虽然褪去了“神兽”的光环,但狐狸仍然是预测凶吉的征兆,以正面形象出现。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后,周文王的属下散宜生将象征天下一统的九尾狐进献给纣王,才换来了周文王的自由。陈胜在起兵前夜,偷偷让吴广在野外的神祠燃起篝火,用狐狸的语气喊出:“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可见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工作者也懂得用狐狸来鼓舞人心。

等到三国时期,曹丕登基后不到一年,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鄄城就出现了一只巨大的九尾狐,曹植赶紧上表,“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这是帝王施德政才让天降祥瑞。此时的曹植刚刚写完七步诗没多久,曹丕对他还处于猜忌状态,所以曹植找到机会利用“九尾狐”歌颂他哥哥,以使自身免于灾祸,当然了这所谓九尾狐也和龙凤一样,只是个拿来歌功颂德的工具,不可能真有。

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再加上道教影响,达官显贵一律以修仙为己任,既然人能修仙,自然界的那些有灵性的动物也能,这期间就有不少野史杂谈将狐狸塑造成为了修炼成仙而幻化为人形引诱人类的妖怪。

在此之前的狐狸精多半是以动物的形象出现,而且没出现什么明显的性别特征,随着魏晋之后的文学作品将狐狸拟人化,狐狸的性别特征逐渐鲜明,在唐朝中前期的小说集《广异记》中,就记载了吏部侍郎李元恭的外孙女崔氏被狐狸精看中,狐狸精化为人形,教崔氏经史、书法、吹拉弹唱,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虽说这里的狐狸精没什么坏心眼,但故事的结局却并不如人意,李元恭一家知道他是个狐狸精,不想和妖精过多纠缠,于是采用钓鱼执法,假意答应了狐狸精和崔氏的婚事,结婚之前双方总要见家长,李元恭问狐狸精家在何处,狐狸精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家门前有两棵大竹子”。李元恭等的就是这句话,在自家后花园里遍寻线索,最后在两棵大竹子中间找到一个小洞,在洞口放烟熏抓到了几十只狐狸,一网打尽这窝狐狸后,那位纠缠崔氏的奶油小生也彻底没了踪影。这则故事里狐狸精并不讨人嫌,反而李元恭一家子成了心机颇深的反派。

图片

◇ 直到现代仍有人有求于狐仙 图为狐仙娘娘

不过像这种正面形象的狐狸精只是少数,更多狐狸精都在致力于祸害一方,民间或出于恐惧或出于实用主义,也开始修建淫祀尊奉“狐神”,甚至还专门修建了“狐王庙”或者“狐仙庙”。他们相信惹到了狐狸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宋史》中记载,有狐狸擅闯宫中还趴在龙椅上,宋徽宗一生气下令捣毁狐仙庙,没想到引得狐仙大爷的愤怒,两年后宋朝就遭遇了靖康之辱,宋徽宗喜提全家北上大礼包。

随着狐仙的名号在民间越来越响,传说故事愈发离奇恐怖,人们越来越畏惧狐仙,狐仙也就越来越灵。元代以来,地方官署开始供奉狐仙,希望狐仙带来的灵气也会护佑为官者仕途通畅。到了近代,狐仙甚至兼任求神算卦的业务。

图片

◇ 图为张勋

1917年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不和,黎元洪找到张勋希望他调停双方矛盾,张勋一口答应进京调停,可心里早就有借机复辟大清的想法。在动身之前张勋曾到狐仙庙里找人算了一卦,结果上面的批语写着:“汝心虽长,挟弓在旁;欲动不果,需防被火。”尤其是后两句提醒张勋不要轻举妄动,可张勋看到这次机会实在难得,去意已决,于是进京赶走黎元洪,解散国会搞起了复辟,结局也和批语写的基本相似,原本答应支持他的各省督军们纷纷表态反对,大家是让你救火的也不是让你瞎搞复辟的,再加上张勋什么都没准备仓促进京,结局自然是彻底失败,张勋自己也黯然下野。

在人们发现狐仙越来越灵的时候,狐狸“魅惑”的形象也逐渐鲜明起来。比如唐初徐敬业起兵造反,骆宾王为他撰写《讨武曌檄》斥责临朝听政的武则天:“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可见,这时候狐狸就和坏女人“绑定”在了一起。

到了元朝,在当时的艳情小说《昭阳趣史》中,提到九尾雌狐被玉帝贬入人间,成为汉成帝的宠妃赵合德,赵合德与赵飞燕姐妹二人可是典型的“红颜祸水”,可见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定型。明朝的《封神演义》里,苏妲己“启朱唇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让魅惑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也使狐狸红颜祸水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图片

◇ 图为清《封神真形图》中的九尾狐妲己形象

同时代的《西游记》,更是有一位玉面狐狸,“锦江滑腻蛾眉秀,赛过文君与薛涛”。比起只喜欢舞枪弄棍的正妻铁扇公主,牛魔王自然更钟意这个容貌绝美、擅长撒娇的“小女人”玉面狐狸。以现在的价值观来看,玉面狐狸破坏了他人的婚姻,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三”。大概也正因如此,“狐狸精”成为了勾引有妇之夫女性的专属比喻。

图片

◇ 图为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与玉面狐狸精形象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中,大概没有一种动物能像狐狸这般,承担着从古之祥瑞到家庭破坏者的诸多意象,而且至今还残留着大量的文化遗存。狐狸不是历史最悠久,但绝对是和中国人产生互动最多的动物,有必要的话咱们自己也应该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狐狸,要是一提起狐狸就想到狐狸精,那实在是对不起古代人写的那么多狐狸传说。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